科技创新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唐 · 王之焕)

提升建筑能效的根本途径


  提升建筑能效的根本途径

  提升建筑能效,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强调的工作,显示出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高度重视。去年12月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部署2015年工作时提出“狠抓建筑节能。发布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明确今后的目标和任务”。这意味着提升建筑能效工作将得到有序、有力的推进。

  进展:路线图

  提升建筑能效路线图的制定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广泛的基层调研,召开数十次座谈和研讨会,所确立的初始路线图在时段上包括从2016年到2030年,涵盖今后的三个五年规划。专家透露,除时间表外,路线图还包括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技术途径及支撑条件。内容上涉及技术创新体系、产业支撑体系、推广应用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等多方面。其指导思想是不断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最低强制性要求,逐渐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目标是逐步迈向近零能耗和零能耗。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认为,路线图涉及面广,制定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各个体系要有机协调。新技校、新产品和近零能耗建筑的试点实验需要政策支持和扶持,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完善后,需加大相关产业扶持力度,为大面积推广起到支撑作用。

  他强调,路线图从技术支撑方面首先要明确控制性指标,应实行节能率、耗能量双向控制,其次要有设计方法和设计体系工具。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传统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按照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有了目标以后,其途径和方法由你自己来选择。此外,在技术体系中要研究智能控制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出更高性能的产品和设备。

  对于路线图实施的意义,徐伟认为,就是促进产业升级,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北方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可以显著地下降,为解决城市的能源消费、解决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带来非常直接的效益。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

  方向:近零能耗建筑

  参与制定路线图的专家均提到超低能耗建筑,表明其对实现建筑能效提升的重要。超低能耗建筑,又称近零能耗建筑,这是一种起源于欧洲,风行于世界的节能建筑,代表了全球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效果非常突出,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室内环境非常舒适和能耗非常低,低到可以取消传统的供暖系统,其节能率可达到90%,甚至更高,大大超过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

  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已有一定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能源署自2009年起展开合作,2012年在哈尔滨和秦皇岛开工建设两个被动房示范项目,就属于超低能耗建筑的一种。其中,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节能率可达92%,年供暖能耗每平方米可节约30.53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98吨。此外,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合作示范项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也已建成,这座建筑,冬季供暖不使用化石能源,夏季空调能耗节能50%,全年照明能耗节能75%。在政策引领和示范项目带动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将其列为“十二五”期间建设领域节能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省市也在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的试点工作。

  在实践的基础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也获得进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经过一年的工作,开发建立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指标体系,目前已完成了三个版本。这个体系的成果标志之一就是《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个导则如果能适时颁布的话,将对全国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进行有力指导。

  研究:合适的标准政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上,国外的经验和理念十分重要,对我国的这项工作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也应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技术标准。同时,国内不同地区的各项条件也不尽相同,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都应该研究适合自己的完全实现近零能耗的标准。

  有专家认为,德国被动房的合作交流体系和做法在过去3年在中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德国的理念及体系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以人为本、被动优先、可再生能源结合的理念。但由于我们与德国的国情不同,如气候条件、建筑形式、生活习惯、能源结构、经济条件等多方面不同,加之两国的发展阶段不同。德国是发达国家,而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同样是迈向零能耗这样一个途径,我们仍然有许多不同点。因此,我们应发展中国自己的体系,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中国的房子都是集合式的公寓式的房子,国外则是低层或低密度的房子,在设备构成上与我们的不一样,高层住宅的保温要求高,安全问题突出,国外都是一层二层三层,出现问题修复也较方便。所以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这是一个挑战,需要创新。

  徐伟表示,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我们将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西安、保定、拉萨、青海等大量项目中直接做工程设计,在技术的研发到技术的直接应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供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积累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种新鲜事物。

  前景:符合各方利益

  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制定近零能耗路线图,具有重要意义,是符合各方利益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小玲认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符合百姓、建筑商、国家和人类各方的利益。

  首先是符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住在房子里不受雾霾影响,舒适;房屋造价和附加值较高。其次,开发商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目前开发商对此认识还不充分,但未来的结果会改变他们的观念。对国家而言,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性能更优越的产品,采暖和公共费用支出会减少。对人类而言,可以促进减排温室气体、减少雾霾和城市热岛,把能源和资源留给后代。

  张小玲指出,北方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目前是2亿吨标准煤,如果从现在起北方新建建筑全部按被动房标准执行,同时将现有北方居住建筑进行改造,到2050年,有望给国家节省70亿吨标准煤,节能效果非常可观。

  正因为有这样的效果,业内人士认为,制定以近零能耗建筑为标志的路线图,是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新里程碑,开创了建筑节能工作的新纪元。从原来局部的改进和提升,到现在整体性的全面改进和提升,是从技术方法到结果的一种变革,是发展技术方面的一种颠覆性的划时代的革命。(中国建设报)

推荐新闻


开展节前专项检查 筑牢双节安全防线

9月底,集团安全设备部先后赶赴南通、苏州、南京等区域开展大型机械暨节前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塔吊、施工升降机、吊篮、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脚手架等内容,及时发现多类安全隐患。安全总监张岳要求各项目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所属区域及分公司需全程监督整改执行,跟踪整改进度与质量,确保节前所有隐患整改到位,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守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决胜“首批并网”倒计时——山阳光伏发电项目攻坚冲刺侧记

9月26日,扬州宝应山阳镇的初秋已略点凉意。该镇沿湖村700亩的连片水塘上,初具规模的光伏阵列泛着幽蓝色的光芒,与以往不同的是,工地上的喧嚣正逐渐被一种有条不紊的紧张所取代。距离 “10月30日首批光伏方阵并网”的关键节点仅剩30多天,集团首个光伏柔性支架渔光互补项目的建设现场已然进入最后的冲刺读秒阶段。


宝应县广洋湖镇现代渔业光伏融合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在启安大厦顺利举行

9月26日,集团公司联合中国电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与宝应县广洋湖人民政府、镇江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宝应县广洋湖镇现代渔业光伏融合示范项目》会谈及项目签约仪式在启安大厦顺利举行。


集团团委举办《四季乐韵——中外古典名曲品鉴》专题讲座

9月27日,集团团委借助“启安云课堂”平台,成功举办《四季乐韵——中外古典名曲品鉴》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木火老师担任主讲,吸引了线上线下近200名青年同志参与。


铭记历史守初心 砥砺奋进担使命 ——江苏启安工会组织观看《731》纪录片活动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江苏启安工会于9月26日组织全体职工集中观看历史纪录片《731》。


集团公司与南通开放大学举办深层合作交流会

9月25日,集团与南通开放大学深层合作交流会在启安大厦二楼接待室举行。南通开放大学校长金卫东一行六人,集团总经理张健、总经济师樊红燕、总工程师吴东辉、金润负责人蔡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警企联动 筑牢安全屏障

国庆佳节将至,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集团健康稳定发展,9月23日下午,启东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会同刑侦、政服、辖区汇龙镇中心派出所等单位组成东疆蓝盾护企队,来到启安大厦开展“迎国庆·送服务·护发展”警企联动专场服务活动。


集团公司参与“一日捐”活动 募集善款近12万

近日,集团公司发动全体员工参与的以 “汇聚点滴爱心,助力公益事业” 为主题的 “一日捐” 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由市委、市政府发起,集团董事长批示,工会牵头组织,全体员工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了启安人 “以人为本、回馈社会” 的企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