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构建和谐的建筑劳务关系
发布时间:
2015-06-16
在新常态下构建和谐的建筑劳务关系
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产业中,产业队伍,产业工人的素质、地位以及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国家提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今天,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角度,解决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一、建筑劳务分包目前存在的问题
准入门槛低,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对建筑劳务量的较长期刚性需求,造成进入城市建设的务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上很难对劳务企业的资质和技术工人的素质进行严格准确的审查和界定。
企业管理不到位,劳务人员稳定性差。劳务企业和务工人员在项目上的聚合,其实是建筑业体制改革后新的尝试,双方都在成长与磨合之中。劳务人员也开始选择企业、项目、领头人甚至是服务的地区。比较好的劳务企业,其人员的流动率都在20%以上,稍差的企业,很难做到基本队伍的稳定。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施工合同的失约,工程进度计划的落空及项目管理效率的降低。这里有劳务企业管理水平初级和不规范的问题,也有进城务工人员结构、文化理念发生改变的原因。
收入增长刚性化,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劳动力价格在逐步攀升,一方面造成劳务企业的运营成本在加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总承包企业的劳务费用快速升高。
社会保障措施滞后,损害劳务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建筑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劳务公司不与劳务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多数劳务企业都没有给劳务工人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工人上岗培训不足,生活条件简陋,还常常拖欠务工人员工资,大量产业工人未进入保障状态。
二、建筑行业在新常态下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
劳务逐步成为卖方市场的现实与劳务队伍良莠不齐的局面同时存在,劳务分包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建立市场经济成熟阶段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既是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新常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以及中西部基础建设的发展都要求有强劲的建筑劳务队伍支撑。尤其是进入绿色和高科技施工的时代,对施工技术进步的要求,对工人队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明确提出,要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建筑产业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支现代化、有知识、有保障的产业工人队伍。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农民工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从业主体,占全部建筑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70%,而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除去手工作业外,还有40%以上的现场管理实际操控在劳务企业手里。总承包企业都希望与有信誉、高素质的劳务队伍长期配合,同时也希望重新建立内部高技能的工人队伍问题。劳务队伍的稳定化和产业化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
建筑劳务产业化是千百万农民工的共同心声。农民进城务工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扩大又需要大批农民工加入进来。新生代的农民工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早已同城里人没有大的区别,他们期盼着用勤劳双手建起的城市有自己生存的和发展的空间。建筑劳务产业化,就是要使千百万农民通过素质的提高和自己的努力,稳定地在一个企业服务,并且有自己的地位和尊严。真正使农民工有归属感,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新主人。
建筑劳务长夜话是政府完善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作为劳动密集性行业,建筑业吸纳了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人口。务工农民进城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政府要责无旁贷地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一方面是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层次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素质急待提高。这种提高,包括当代年轻建筑工人职业道德水平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提高。从某种程度看,对新生代建筑工人的培训、教育和完善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机制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长期应该做的一项投入,它不是额外的付出,而是政府和企业归还历史的欠账,为和谐社会发展所做的长远储备。
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重塑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新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并不是要回到“两层分离”前的状态,而是要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在建筑市场已经发展了的基础上,分级、逐步地建设和完善,使其符合建筑业优化升级的新要求,符合新的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
突出大型企业的依托和引领,推动劳务组织专业化与附属化。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过两层分离和用工缺乏两个阶段以后,都在思考如何建立企业稳定的劳务关系。要促进大型施工企业更多地吸纳有信誉的劳务企业与自己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专业性强、层次较高的技术工人直接进入企业,使其成为企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新资质标准下,不具备能力和实力容纳与吸收技术工人的总承包企业,将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重组扩大规模,另外就是走专业承包的路子。
专业劳务企业要承担起凝聚和稳定劳务人员的主体责任。在总承包企业拥有必要数量技术工人的同时,市场上大量的、一般的劳务人员和队伍,应该相对稳定在相应的劳务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务企业是建立新的产业工人队伍新秩序、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政府和协会要加强对劳务企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通过建立规范的合同关系,开展信誉和品牌的评级、鉴定等工作,使企业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建立起与职工之间稳定的链接关系。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劳务企业的约束和引导。目前对劳务企业的管理是一个空白。总承包企业只管使用,政府部门只管准入,何况还有相当多的劳务队伍并没有依法注册。在当前下放部分政府职能的背景下,最好能由各级建筑业协会承担起管理建筑劳务的责任,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重塑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一项系统工程。总之要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劳务企业的市场准入、信誉状况、业绩状况定期的做出评判,进行约束和监管,有效地引导市场,激励先进,淘汰拙劣。
发挥行业协会、专业院校和大企业的作用,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培训。普及执业培训是市场准入的必要通道。要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技术学校广泛地开展对务工人员的文化、技术、安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以提高他们诚信从业的操守和专业技术的水平,扩大他们的社会生存空间。
建立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新常态下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不是企业和社会的额外负担,而是产业成本中必须要负担的内容。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大型企业和劳务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共同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好基础性的工作。(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李里丁)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新闻
2025-09-30
9月底,集团安全设备部先后赶赴南通、苏州、南京等区域开展大型机械暨节前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塔吊、施工升降机、吊篮、物料提升机、卸料平台、脚手架等内容,及时发现多类安全隐患。安全总监张岳要求各项目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所属区域及分公司需全程监督整改执行,跟踪整改进度与质量,确保节前所有隐患整改到位,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守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025-09-29
9月26日,扬州宝应山阳镇的初秋已略点凉意。该镇沿湖村700亩的连片水塘上,初具规模的光伏阵列泛着幽蓝色的光芒,与以往不同的是,工地上的喧嚣正逐渐被一种有条不紊的紧张所取代。距离 “10月30日首批光伏方阵并网”的关键节点仅剩30多天,集团首个光伏柔性支架渔光互补项目的建设现场已然进入最后的冲刺读秒阶段。
2025-09-28
宝应县广洋湖镇现代渔业光伏融合示范项目签约仪式在启安大厦顺利举行
9月26日,集团公司联合中国电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与宝应县广洋湖人民政府、镇江江之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宝应县广洋湖镇现代渔业光伏融合示范项目》会谈及项目签约仪式在启安大厦顺利举行。
2025-09-28
9月27日,集团团委借助“启安云课堂”平台,成功举办《四季乐韵——中外古典名曲品鉴》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通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木火老师担任主讲,吸引了线上线下近200名青年同志参与。
2025-09-27
铭记历史守初心 砥砺奋进担使命 ——江苏启安工会组织观看《731》纪录片活动
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江苏启安工会于9月26日组织全体职工集中观看历史纪录片《731》。
2025-09-25
9月25日,集团与南通开放大学深层合作交流会在启安大厦二楼接待室举行。南通开放大学校长金卫东一行六人,集团总经理张健、总经济师樊红燕、总工程师吴东辉、金润负责人蔡艇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