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河北省唐山市,目前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项目5个,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日,海水淡化产能利用率达66%以上。2019年,唐山市海水淡化水产量超过1800万吨。
  一方面,临海省市积极支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如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提出了新要求——到2022年,全省海水淡化产能超过100万吨/日。并且,确定了一区、两园、多点、群星的空间布局。
  另一方面,就是科技进步。如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联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专家组,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环保吸附剂,快速吸附水中的盐离子,高效且低能耗。
  我国水处理产业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关键时期,海水淡化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利用方式,有望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迅速融入多元化产业链中。至少在“十四五”时期,海水淡化商业运行仍会是焦点。

返回列表